
分享到
新浪微博

分享到
朋友圈

分享到
QQ空间
发布日期:2021-02-08 来源: 互联网
麻仁为桑科1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种子。主产于山东、浙江、河北、江苏及东北等地。均为栽培。麻仁在仲景书中,《伤寒论》入2方次,《金匮要略》入2方次。 【药性特点】麻仁甘,平。入脾、胃、大肠经。功效与作用:润肠通便,益血。主治太阳病,阳明病,虚劳病,肺痿病,五脏风寒病等。 本文目录 1 【麻子仁的临床应用】2 【麻子仁的用量用法】3 【麻子仁的文献摘要】4 【麻子仁的药理作用】5 【麻仁的副作用与禁忌】 (一)治太阳病 太阳病变证 阴阳两虚证 心力不继证 炙甘草汤证 见证、证质、证治、证方(见甘草条)。 麻子仁在炙甘草汤中,合生地、麦冬、阿胶养心阴,补心血,以充血脉。 炙甘草汤证亦见于《金匮要略》中的虚劳病之心中温温液液证、肺痿病之脉结代证等,属异病同治之例。 (二)治阳明病 阳明病实证 脾约证 麻子仁丸证 证见:大便硬,小便数,腹无所苦,趺阳脉浮而涩(247)。证质为脾的输津功能受到胃热的约束,不能输津液濡润大肠所致。治用麻子仁丸。方中重用麻子仁,甘平润肠通便;杏仁降气润肠;芍药养阴和脾;大黄、枳实、厚朴泄热去实,行气导滞;蜂蜜润燥滑肠。合而为丸,具有缓缓润下之功,故为润肠通便之剂。 麻子仁丸证亦见于《金匮要略》中的五脏风寒病之脾约证,亦属异病同治之例。 1.用量 常用量9—18克。 最小量4两(12克),如炙甘草汤。 最大量2升(48克),如麻子仁丸。 2.用法汤剂,丸剂。 按:麻子仁味甘性平,质润多脂,功能润滑肠道,是常用的缓下通便药。以其有滋养补虚作用,所以,对老年及产后之津枯血少的肠燥便秘,用之最为适宜。但不可连续长期服用。1次内服60—120克或以上,可致中毒,出现吐泻、四肢麻木甚至昏睡等。 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补中益气,久服肥健。” 《本草纲目》引《食性本草》:“润五脏,利大肠燥结。” 1.据化学分析 麻子仁含脂肪油、蛋白质、挥发油、维生素B1、蕈毒素、胆碱和磷酯酰胆碱(卵磷脂)等。 2.据药理研究 (1)本品所含脂肪油内服至肠中,遇碱性肠液后,产生脂肪酸刺激肠壁,使分泌物增多,蠕动增速,故有缓下作用,无腹痛及泻后便秘不良反应。 (2)本品有降低血压作用。 3.据现代临床 本品主治风湿性心脏病,肺源性心脏病,病毒性心肌炎,慢性结肠炎,慢性浅表性胃炎,慢性萎缩性胃炎,慢性胰腺炎等。 不可连续长期服用。1次内服60—120克或以上,可致中毒,出现吐泻、四肢麻木甚至昏睡等。 延伸阅读: 麻子仁丸的临床应用 《伤寒论》之脾约证与麻子仁丸证探析 麻子仁丸组成,方歌方解,服用禁忌,功效与作用 麻子仁丸(脾约丸)加减用法,功效与作用